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1931年 赫胥黎写了一本幻想小说 后来变成了现实「我们的未来是会死于赫胥黎」

发布时间:2024-01-29 08:36:58 来源:搜狐

在20世纪,两本幻想小说,给我们的未来,蒙上了可怕的阴影。

一本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讲述了一个没有言论自由,实施精神控制的国家,是多么吓人。

另一本是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当权者利用快乐和分心,而不是恐惧和惩罚,来维持对民众的精神控制。

据说,赫胥黎写这本小说,是源于当时他造访美国时,被青年文化、商业快乐、性乱交,以及许多美国人,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所激怒。

他特别害怕大众消费主义,群体心态和娱乐至死的粗俗,会让整个社会走向堕落,所以写下了这本幻想小说,作为警示鸣钟。

在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描述了一个世界国家,在这个国家中,战争已经被消灭,人民生活无忧,统治者的首要目标,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臣民制造麻烦。

为此,他们通过使用性自由合法化,以及生产一种叫做索玛的药物,来实现目的。

索玛是一种可以催生快乐的药物,唯一的缺点就是依赖上瘾,并且随着上瘾,会需要更高强度的剂量,才能得以满足,最终,人在娱乐中死去,体味不到任何痛苦。

但是,索玛和性,产生的快乐,是肉欲的,肤浅的,并不能带来任何崇高,或丰富生活的东西。

它不会催化顿悟、智力提升,或敏感的洞察力,也不会鼓励个人自我发展和成长,以及追求灵魂的深刻。

相反,它促使躯体适应和依赖一种,盲目的、不真实的“低能幸福,一种空虚的逃避,让人们对缺乏自由感到舒服。

因为,比起自由,人们更渴望舒适。

当人们强烈依赖这种舒适时,他们会把自由拱手相让,并对统治他们的人说,我愿意成为你的奴隶,但要养活我们。

所以,正如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所言: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责任,大多数人害怕责任。

而卡尔·罗杰斯,在《成为一个人》中,直白的指出:给我电视和汉堡包,但不要用自由的责任来烦我。

卡尔·马克思曾经宣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在《美丽新世界》中,索玛,是人民的宗教,在商业时代,娱乐,是人民的鸦片。

享乐主义的盛行,如何侵蚀一个人,为何更行之有效,许多研究者给过回答。

「根据我们最近对一般动物行为,特别是人类行为的了解,很明显,从长远来看,通过惩罚不良行为进行控制,不如通过奖励来加强令人满意的行为进行控制有效。」

比如,在罗马帝国时代,为了推行统一统治,统治者为人民,提供了花样繁多的娱乐,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情。

戏剧,角斗,拳击,观看公开处决......

但用今天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娱乐,远不如今天的电视,电影,游戏,提供的不间断娱乐,更丰富,有效。

人们在体育,明星,肥皂剧的世界中度过,放弃了对现实的关注。

这就是积极强化的作用。

积极强化,在文化设计中更巧妙,更难以察觉,所以,人们更愿意严格遵循一种准则,但仍然感到自由,因为他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被迫做的事,他们感受不到约束,也不会反抗。

《美丽新世界》,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当时,西方享乐主义开始盛行,技术乐观主义也达到了顶峰,人们耽于享乐,同时认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时代问题。

赫胥黎并不认可这种盲目乐观,也许因为,他的祖父是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早期倡导者,兄弟是科学家,他早期也差点走上科学研究的工作,所以,他对科学能够达到的程度,有个清醒的认知。

他认为,现代人过分依赖科学,是幼稚的,所以,他通过制造一个极端的,科学极大完善的社会,来批判人们的盲目乐观。

如果,有一个世界,科学发展到了极致,人们时刻处于快乐状态,这,就是完美的世界吗?

赫胥黎提出了疑问。

当这本小说在1932年出版后,1949年,乔治·奥威尔的《1984》也出版了。

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预测,让很多人开始猜测,究竟哪种模式,才是未来社会的寓言。

在冷战时期,《1984》似乎占据优势;

但当1989年,柏林墙推倒之后,权威人士宣布,《1984》的世界已经逝去,购物狂欢,肤浅的物欲,将占据上风。

因为随着民众对肤浅娱乐的依赖,社会诞生了越来越多,乏味的消费者,游手好闲的寻欢作乐者。

而内心世界的旅行者,以及不那么乐观的一群人,反而容易被边缘化。

一位媒体评论人认为:

如果说,奥威尔担心那些禁书的人,那赫胥黎担心的是,完全没有理由禁书,因为根本没有人想看;

如果说,奥威尔担心我们会失去知情权,赫胥黎担心的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会淹没在无关紧要的海洋里。

如果说,奥威尔担心我们会陷入被束缚的文化中,那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会陷入琐碎的文化,沉湎于感官享受,纵欲狂欢。

如果说,奥威尔担心我们会被恐惧毁掉,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会被自己的欲望毁掉。

《美丽新世界》出版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既不被当局允许出版,也鲜少有人理解小说的含义。

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小说中充斥的乱交,自残,自杀,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它一直是一本不适合阅读的小说。

但也有评论人犀利的指出,我们惊恐于小说里世界,但忘记了提防,我们正变成这样的世界。

无论我们怎么逃避,都不得不说,那些虚构,荒谬的情节,正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渐渐滋长。

文 | 巴黎夜玫瑰

图 | 网络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