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契诃夫是个最坏的剧作家 他的戏剧需要最好的演员吗「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01 09:08:28 来源:搜狐

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版《万尼亚舅舅》的导演沙彼罗曾说:“契诃夫是个最坏的剧作家,他的戏剧需要最好的演员来演。”这句话是编辑从曹雷老师那里听来的。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1月24日,“流转的舞台,永远的契诃夫:《契诃夫戏剧全集》上海分享会”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行,届时著名导演、演员曹雷,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小钧,学者、评论家刘绪源,巴金故居副馆长、评论家周立民将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感受契诃夫的艺术魅力。再次提醒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上周,和大家分享了《契诃夫戏剧全集》北京分享会现场实录第一部分,今天继续为大家送上四位嘉宾对契诃夫的精彩解读。

安东•契诃夫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俄国著名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十九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莎士比亚后戏剧第一人。作品以语言精练、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进行探索。

作家那种少有的才华,需要少有的道德力量支撑

摘自《契诃夫戏剧全集》北京首发现场实录(二)

整理:陈飞雪 邹滢

声明:如需转载请先私信联系

黄纪苏:社会学家、剧作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黄纪苏:刚才我出门的时候,觉得今天的天空是灰色的,调子非常冷。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到过去读到的俄罗斯的作品,包括屠格涅夫、冈察洛夫等等。我们五十年代这一代人,以及再往上几代的中国人,如果有机会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遛达遛达的话,都会看到俄罗斯的影子,包括俄罗斯的书影,俄罗斯建筑的影子,还有俄罗斯的人影。

刚才发言的老师也提到,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最相近,他引了鲁迅的那句话:“比起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我更喜欢果戈理、契诃夫的作品”,我也是深有感触的。毛主席曾经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实中俄两国的命运的共同之处实际上是从近代开始的。中俄两国都属于后发型国家,后发型赶超国家。从整个十九世纪来看,俄罗斯起步是要早一些,但是两个国家基本的命运路线是平行的,有时候还要纠缠在一起。所以中俄两国的文学就像刚才这位老师说的,其实特别相近。所以我们读到俄罗斯文学包括后来的苏联文学时,我们会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虽然有些东西是人类共同的,非常普世的,但是跟其他国家的文学相比,中俄两国相似的命运让我们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此外我们现在读到契诃夫的这一套书,的确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经典。几十年来我们匆匆赶路,尘土飞扬,所以我们经常会用浮躁等等这类词来描绘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在图书馆,或者书店的书架上都摆放着现在最流行的书。看看作家都在写什么书,读者都在读什么书,我们就会对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期的文化面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我不知道中国现在是不是已经走到了一个尘埃落定的时候,是不是到了泡沫塌缩的时候,但我希望这个时候来得快一点。有一句成语叫“水落石出”,当尘埃落定、泡沫塌缩的时候,海底的礁石,真正坚硬的石头就会露出来。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我看得不是太多,有《樱桃园》和《海鸥》,很多年以前读过描写老马车夫的《苦恼》,真的是特别难忘,他把这个社会人心和人生最本质的一些东西揭示出来了。刚才陆老师提到了,那种善良、悲悯是一种最深刻的人道主义,这些都是反映人类的精神,以及人类发展方向的标志性的东西。

最后对于我们文化工作者来说,我想套用一句赵本山、小沈阳的一个经典的名句,也许契诃夫的那种天分我们真没有,但是他那种对社会、人生、艺术的诚心真意我们可以有,也确实应该有。谢谢大家。

契诃夫与夫人克妮碧尔

王育生:戏剧评论家,原《中国剧协》和《剧本》杂志副主编

王育生:我今年76岁,初识契诃夫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1953年、1954年,我初中升高中,因为是保送生,不用考试,所以我有宽裕的时间去图书馆,文津街首都图书馆。那个时候我看书、借书,几乎是没有什么目标的。不知道为什么,初中升高中的这个阶段,我突然对文学产生了兴趣。除了看书之外,我还参加图书馆的讲座,其中有一个讲座就是讲契诃夫的。

我当时对契诃夫全然无知。但是听完这个讲座之后,我开始大量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及其他作品,算是初步结缘。我对契诃夫没有很深的研究,而且我很难说出上面专家学者那么精到的话语。但是我想,我们那时候还喜欢泡个图书馆,现在大家都喜欢拿着荧光棒,到千人万人的场合去捧歌星。我也可能偏颇了,既然有千人万人参加,就一定也有其存在的道理,我可以不懂,我可以不喜欢,但是也不能否定人家,人家愿意,觉得有所感悟就好。但是所有的人都只参加这样的的文化活动恐怕不行啊。什么才是的人类文化精髓的东西?今天每个人的发言,都有自己独道的见解。

我是李健吾的不入室的弟子,是剧协成员,对李健吾先生非常崇拜,在编辑部当编辑时,李健吾先生只要去我们编辑部就都会去找我,我至今怀念老先生。他的《放马记》是文革之后从他的抄家发还物资里头刨出来的。今天来了这么多青年人,我很感慨,所以不由得想起我初、高中听讲座,接受文化、接受知识的场景。接受文化和知识要有自己的志向、选择和眼光。就好比杂志、出版社编辑,要有自己的选题意识。选题是编辑的命脉、招牌、LOGO、见识、见解,你要展现给读者的一切都体现在你的选题的选择上。但看着眼下书店里的畅销书,觉得这个时代确实浮躁。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拥有自己的辉煌,也会留下自己的印记,至于是不是盛世,咱们再说吧。

总之文化这个东西,意识形态性太强了,容易发生偏颇、偏差,需要时光、时代淘洗。文化需要回过头来再看。我觉得今天的青年人,80后也好、90后也好,比我们更敏锐,比我们更开阔,比我们更具有独立思考的头脑。这么冷的天,你们来这儿来参加这个活动,来求知,求知就得求真知,真知灼见。

没有别的,我再说话就荒腔走板了,十多年了,不愿意放炮。

契诃夫为众人诵读《海鸥》

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

顾春芳:上海译文出版社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套全集在焦菊隐、李健吾先生翻译的剧本中增加了童道明老师翻译的《林妖》、《没有父亲的人》两部契诃夫早期剧作,这个名副其实的全集对于我们了解契诃夫、研究契诃夫的戏剧很有价值。童道明老师说让我们一起来感恩契诃夫,我的心里也充满了这样的感恩。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推出契诃夫?契诃夫对于当代戏剧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契诃夫这样的人,太需要呼唤契诃夫这样的大艺术家了。虽然我们还没有契诃夫这样的大艺术家,但是只要多一点人喜欢契诃夫的作品,懂得欣赏契诃夫的戏剧,喜爱童道明先生翻译的《没有父亲的人》,理解主人公普拉东诺夫之“痛”,我想,我们的这个民族也许在精神世界可以更加高贵一些。但是很可惜,现在能够真正读懂契诃夫的人越来越少,能够耐下性子,耐得住寂寞,把这些作品念下来的人也非常少。

我在高校做戏剧学的教学和研究,对契诃夫的了解首先是看了他大量的短篇小说,例如《变色龙》、《乞丐》、《苦恼》、《大学生》、《装在套子里的人》、《哀伤》,还有《第六病室》等等,这些小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俄罗斯社会。青年列宁读完《第六病室》之后说:“我简直震惊极了,我感觉到我自己好象也生活在第六病室当中。”第六病室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俄国这样一个精神的监狱,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精神监狱的残酷性。

再次接触契诃夫是1998年,那时我在做我的第一部专著——《戏剧交响》,因为书中涉及诗意现实主义、俄罗斯诗意现实主义,契诃夫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以我阅读了大量材料。当我读完契诃夫以后,我感到一个人能够有幸跟戏剧结缘,不要说像契诃夫写出这么多不朽的剧本,只要写出一部能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民族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戏剧,那他的一生就会是非常有意义的。想成为像他那么伟大的文学剧作家。这是我的第二次对契诃夫的体悟。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篇小说叫《怎么办》,在《怎么办》当中,他塑造了一批处于时代前列的新人,后来学界把这一批新人叫做“大地之盐”。小说中最优秀的一位叫拉赫美托夫,他被称为是“盐中之盐”。我想契诃夫这样的戏剧家、文学家,就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盐中之盐”,他不仅是一个戏剧家,一个小说家,从本质上,他是一个用小说和戏剧的形式来写诗的诗人,而且是一个一流的诗人。

俄罗斯的文学从精神气象上来说,呈现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刚才老师们提到的善良,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仁爱,还有一个就是高贵。仁爱体现在俄罗斯作家关注、同情的最底层最贫困的那些人,他们的作品中始终流淌着人道主义的暖流。高贵体现在他们面对大地,面对真理,面对人民,背对权力和金钱。契诃夫是一位在残酷的世纪,用他的作品为没落的人民祈求过怜悯和同情的伟大艺术家。

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和戏剧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很多人读过《醋栗》都会记住,伊万的贪婪和自私,他所谓的理想不过是那么一点点欲望,跟醋栗一样又酸又硬的很小的欲望。契诃夫塑造这样一系列人物,不仅仅是为了讽刺、揭示这些人身上的弱点。我想,他的目的在于,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尺度,为今天的人们探寻真理,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提供巨大的精神支撑。他以卑微和堕落为鉴,告诉世人,告诉今天的我们,绝不能够向我们自己的神圣的灵魂撒谎。不能向自己神圣的灵魂撒谎,我觉得就是他塑造这一切人物的精神光照。

对于契诃夫的理解是一种“无限的趋近”。趋近和理解的途径在我看来,是要把握他精神上的三重超越。第一重超越当然是在整个戏剧文学史当中体现出他的超越性。他对整个二十世纪的戏剧影响非常巨大,甚至存在主义和荒诞派戏剧也能够从契诃夫的戏剧找到源流。他创造了戏剧的“内在潜流”,戏剧在他那里不再依赖外在的矛盾和冲突,而是注重内在的意味隽永的戏剧性,这一观念对当时的剧坛有颠覆式的革新。然而,要理解这样一种超越,要先理解他更重要的两种超越。第一重是他对于苦难生活的超越,还有一重就是自我对于存在的绝对价值意义的追寻。

我在这里不能展开讲,只补充一点。焦菊隐先生提过,契诃夫跟托尔斯泰不一样,尽管他很崇拜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个庄园主,是贵族,可是契诃夫是个农奴,他后来的成长没有改变他与生俱来的那种谦卑,那种善良。其实他卸下的不是外在的一个农奴的桎梏,而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一个桎梏,最后成长为一个精神上的“真正贵族”,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人生、人格也是很有启发的。

我就说到这里。最后,希望译著的问世能够激发更多人阅读契诃夫的兴趣,让这套全集在当代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来。谢谢。

契诃夫墓,一位俄罗斯妇女在献花

杨申:导演、青年剧评家、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中心宣传总监

杨申: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这么多专家、老师坐在一起,其实论艺术成就的话,我和诸位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但是我对契诃夫的爱和大家是一样的。刚才很多老师也讲了自己的经历,我跟在座的各位一样都是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接触这位作家的。我跟童道明老师的戏《契诃夫与米齐诺娃》将在明年,就是2015年1月29日,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演出,那天正好是契诃夫是155岁生日,会有一个纪念活动。

这半年以来,我跟童老师都在磨剧本。我在看剧本的时候又重新审视了自己近20年以来跟契诃夫各种各样的交流。很多东西都不必说,只需要说的一点,就是在俄罗斯留学的时候我跟我的老师说我们中国人觉得契诃夫如何如何,我的老师没有多说,只告诉我,契诃夫是人不是神。后来通过工作、研究,我自己也在慢慢感觉到,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契诃夫完全当一个神去供奉,虽然他的艺术成就已经达到了神的水平,但是他这个人的善良,他的个性等等,其实都没有逃出人的七情六欲。

童老师这个剧本,讲的是契诃夫与米齐诺娃之间的故事,如果大家有机会看这个剧本或者这个戏就会发现,契诃夫其实也是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也会嫉妒、吃醋、生气,会因为别人说他的戏烂,就觉得自己不需要这样的评论家,也会跟自己的情人丽卡·米齐诺娃为小事而争吵,同样,他也会榨取自己情人的感情,对她说“不要离开我,你是我创作的灵感”,但是又不跟她结婚。这就是契诃夫,他并不是一个油盐不进,束之高阁的人,我们能和他心理共鸣的东西很多。我们排这个戏剧,其实是想表达一个主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契诃夫的影子,只是我们跟他的区别是,我们没有写出他们那么牛逼的作品,仅此而已。

OK,契诃夫自己是一个敏感的人,是一个带有点悲观主义的人,甚至我在这个戏里面揣测契诃夫这个人会不会有怕死的心情?他如果怕死不是出于对死亡本身的恐惧,而是像童道明老师说的,是出于对生活的爱,他热爱自然,热爱人,热爱自己的生活,喜欢畅想着未来的生活,是这些爱成就了一个契诃夫。

今天在座有很多年轻的朋友,在阅读契诃夫或者阅读契诃夫戏剧的时候,我觉得大家可以从自己入手,因为你在不同年龄段读契诃夫会有不同的感觉。比如《海鸥》这部戏,我在20岁的时候读,感受到的就是爱情,没有爱情就无法生存。在我29岁排这部戏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理想,主人公发现自己一直坚持的东西存在着误区,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放弃,这个也就是我当时的状态。现在,如果再让我重新来排,这个感觉又不一样了。

我希望大家在读他的作品、剧本的时候不妨把他和自己,他的人物和自己做一个关联,这样更能感受到契诃夫作品之中的内涵。契诃夫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每一个创作者都不可能完全展现出他全部的内涵,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汲取到所有我们需要的东西,这个就是契诃夫的伟大。

我现在就说这些,有机会希望大家也能够来看看由童道明老师编剧的这部《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相信会给大家一个又熟悉又新鲜的契诃夫。

童道明:我再补充一句,我今天是第一次听王育生说,他1954年在文津街听了契诃夫的讲座,其实那个是国内第一个关于契诃夫的讲座,是汝龙先生讲契诃夫的小说。那时候他是初中毕业生,我为什么要讲呢?因为我突然间觉得,他现在满头白发,但60年前他是个中学生,他可能是当时最小的听众。当时五分之四的听众已经不在人世间。这是契诃夫在中国的流传的历史,所以他非常幸运,成了中国听过第一个契诃夫的讲座的对契诃夫纪念者。 (完)

活动通告

流转的舞台,永远的契诃夫

──────────────

《契诃夫戏剧全集》上海分享会

时间

2015年1月24日

14:00-16:30

地点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

(上海安福路228号)

主办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文汇报“汇演”

嘉宾

著名导演、演员曹雷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小钧

学者、评论家刘绪源

巴金故居副馆长、评论家周立民

主持

陈飞雪

1960年,俄罗斯《戏剧》杂志称:“实际上,只是到了现在,我们才真正意识到,契诃夫,对于俄罗斯,对于整个二十世纪意味着什么。”

至今已没有人怀疑,契诃夫的戏剧是这位大师文学创作成就中的明珠。在欧美,契诃夫的戏剧剧目演出次数,仅次于莎士比亚,他在戏剧上的探索和实践,他的戏剧美学,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现代戏剧。

在中国,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曹禺对契诃夫戏剧美质的天才发现,到四十年代焦菊隐、《万尼亚舅舅》、《海鸥》、《三姊妹》等经典名剧,近年来在中国话剧舞台上频频出现,常演常新。《樱桃园》更是世上少有的一部从诞生至今,每年都有演出纪录的经典剧目。

2014年正值契诃夫逝世110周年之际,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精心编辑制作的《契诃夫戏剧全集》总四卷,收录契诃夫所有戏剧作品和珍贵的名家译本,拾遗补缺,在国内首次将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以“全集”的方式呈现,以此致敬这位伟大的剧作家和世界级文学大师。

2015年是这位文学大师诞辰155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又将继续上演他的代表作《万尼亚舅舅》,而关于他戏剧艺术的分享聚会又从北京流动到了上海。1月24日下午,让我们以纪念和致敬的名义相聚,读懂契诃夫,发现契诃夫。

本次活动需报名,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64748600转508,54656200

2. 邮件报名:发送主题为“万尼亚舅舅”,内容为“姓名=手机 人数”至[email protected]

国内首次出版完整契诃夫戏剧全集

精选李健吾、焦菊隐、童道明等名家权威译本

话剧界再掀致敬热潮

绝版经典忠实呈现

────────

契诃夫戏剧全集(四种)

《伊凡诺夫•海鸥》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契诃夫独幕剧集》

────────

作者: [俄]契诃夫

出版: 2014年11月

契诃夫不仅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更是杰出的剧作家、现代戏剧的先驱者,被誉为莎士比亚后戏剧第一人。

2014年正逢契诃夫逝世110周年,推出《契诃夫戏剧全集》总四卷,收录契诃夫所有戏剧作品,在国内首次将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以“全集”的方式呈现。

精选名家权威译本,译者焦菊隐、李健吾、童道明皆是在该领域内享有盛誉的专家。焦菊隐译本包括《海鸥》《伊凡诺夫》《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五部契诃夫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李健吾的《契诃夫独幕剧集》是契诃夫独幕剧最全也最珍贵的译本,自上世纪40年代后即已绝版;童道明的《没有父亲的人》《林妖》等两部早期戏剧补足了契诃夫戏剧中译本的遗漏。

《伊凡诺夫•海鸥》

焦菊隐 译

定价:36元

本卷包含契诃夫名剧《海鸥》和《伊凡诺夫》。

喜剧《海鸥》描写乡村富家少女妮娜的爱情理想和遭遇,于1898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

《伊凡诺夫》是契诃夫的第一部戏剧力作。本书译者焦菊隐先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前副院长,也是国内较早译介契诃夫的专家,且有丰富的话剧艺术经验,他翻译的《海鸥》、《伊凡诺夫》、《樱桃园》、《三姊妹》等,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定价:42元

本卷收录多幕剧《万尼亚舅舅》、《樱桃园》及《三姐妹》。

《万尼亚舅舅》讲述一个盲目崇拜者对“名教授”的绝望和一个想造福后代的乡村医生幻想的破灭。

《三姐妹》中三位女主角梦想去莫斯科,可是“去”的行为始终只是象征,被她们不断透支。

《樱桃园》是契诃夫晚年的一部力作,讲述一俄罗斯贵族女士与其家人在宅邸将要被拍卖抵押债款前,回到了家乡,在剧终时售出宅邸,且在樱桃园里的樱桃树被砍倒的声音中离开家乡,表现贵族无力维持社会地位,中产阶级无法在新兴的功利主义中找到意义。

三部剧在国内都曾被多次排演。本书译者焦菊隐先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前副院长,也是国内较早译介契诃夫的专家,且有丰富的话剧艺术经验,他翻译的《海 鸥》、《伊凡诺夫》、《樱桃园》、《三姊妹》等,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未见重版,学界及读者间对再版和结集的呼声非常高。

《没有父亲的人•林妖》

童道明 译

定价:45元

本书为契诃夫戏剧全集中的一卷,收录《林妖》、《没有父亲的人》两部多幕剧,由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契诃夫研究专家童道明先生翻译,是契诃夫戏剧创作早期的代表作品。

《没有父亲的人》据考证创作于契诃夫大学时代,较不为人知。剧本描写外省贵族庄园的没落,描绘了以主人公普拉东诺夫为代表的一群无事可做,在忧郁烦闷中打发日子的知识分子形象,是日后契诃夫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世纪末“多余人”角色的前身。

《林妖》叙述以一个脾气怪异、自私的教授为中心的家族故事,并成功塑造了“林妖”这一思想独特却不被众人理解的医生形象,被视为“优美的戏剧化的中篇小说”。研究界公认《林妖》是《万尼亚舅舅》的前身,是完整呈现契诃夫戏剧创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林妖》和《万尼亚舅舅》的对比研究亦是契诃夫戏剧研究的重要内容。

《契诃夫独幕剧集》

李健吾 译

定价:35元

本书为契诃夫戏剧全集中的一卷,内容为契诃夫独幕剧集,收录《大路上》、《论烟草有害》、《天鹅之歌》、《熊》等独幕剧共九种,均短小而富意趣,部分作品有实验色彩,体现契诃夫在独幕剧上的特殊风格探索,是契诃夫戏剧创作光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译者李健吾是公认的外国文学翻译大家,译文质量上乘。本书在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所出的繁体竖排版本基础上进行编辑修订,十分珍贵。

用阅读致敬大师

纪念契诃夫诞辰155周年

博库天猫店全集套装火热抢订买套装享优惠,送包邮,赠限量版台历

“2015年iWeekly限量版台历”

从1500张环球视野美图中

萃取出13张全球各地的精品

它能瞬间带你游猎

全世界美景胜地

饱揽全球新闻美学

iWeekly的视野栏目一直秉持着与世界连线

用图片展现最高精尖的新闻美学

每天都为读者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数量有限送完为止

预订方式:扫下方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

或24号活动现场扫码购买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