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为什么废止「现在用的二简字」

发布时间:2023-05-30 09:05:15 来源:搜狐

文|大圣

二简字真正存在的时间很短,1977年公布了二简字方案,1978年4月17日,教育部撤回在教科书上使用二简字的决定。1986年只是下文件正式废除二简字,其实早就不推行了。

严格说二简字实行的时间不到9年,只是在1978年各种报刊和电影字幕上广泛应用,1979年开始,官媒和教科书已经事实上停止使用了,1986只是正式下了个文件。我至今在本子上开会记录仍然使用二简字,速度快,自己能看懂。如“意”字,上面一个乙,下面一个心,笔画确实少了。

作为经历过二简字推广时期且使用过二简字的人,我记得当年有过对于搞二简字的解释,说是改革开放后,打开国门,发现世界计算机技术在发展,我们汉字不适于计算机输入,所以要搞二简字,而且这只是汉字简化的一个阶段,最终要实现字母化,以便适应计算机输入。

后来随着我们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找到了汉字输入的方法,“汉字字母化”这个做法自然就停止了。再后来,因为二简字为了向字母化过渡,将很多同音不同义的简化归并一起,认读时还需要分辩其本义,恢复一简字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简字还是有许多不科学的,失去原有的意义。当时的二简字,虽然简化了读写难度,但同时也失去了汉字的精髓,在书写时,二简字没有原来的字写出来漂亮。

另外在理解汉字的意义上,已经失去了它的表音表意功能。简字大部分脱胎于繁体字的草书、行书,和繁体字有传承的关系,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也都能认出繁体字,并没有完全割裂文化的传承。二简字则成了新的再造字,在古代文化典籍找不到来源,等于割裂了历史,被取消也很正常。

“一简字”不能取消,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区域性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二简字“是胡闹,不堪入目,幸好官方英明,及时废止。

第一批简化字,是把古人的手写体作为正体字使用。这种简化字仍然是汉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文字。第二批简化字,就开始闭门造车了,完全脱离中国文化,破坏汉字传承结构,这就是想消灭汉字,把汉字变成拼音文字的尝试。

无休止的简化汉字必然是愚蠢的行为,简化只能达到好写这一个目的(笔画少),但是好认,好理解都没了。因为象形,表音表意的功能都没有了。

达到一个作用失去其他好几个作用,是二简字作废的原因。既简化了又好写好读好认是做不到的了,汉字不能一直简化。比如一个人,把耳朵去了,还是人,但是陆续去掉手脚,四肢,一直简化,最终就是认不得。

“二简字”这些个字体,没学过的人基本都认不出来。文化就是这样流失的,这些东西不应该只有少部分人知道,汉字本身对人的逻辑思维的培养就有很大意义。为什么很多技能失传,实用性是一方面,主要是会的群体人数太少,或者留一手,就慢慢没了。

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和中文媒体已经改用简体字。简体字确实有它的好处,能帮助人更好的识字。无论是在纸质媒体还是在当今网络媒体的时代,同样的版面能显示更多简体字。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会写简体字也大多能看得懂繁体字,因为繁体和简体是传承的关系,二者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如果真的有不认识的繁体字,可以借助简繁体字对照字典。只要中国不像韩国,越南那些国家一样把文字拉丁化,就不必担忧出现看不懂祖先文化典籍的情况出现。

一简字不是简单地简化字,而是根据不同的写法总结的,参照了甲金篆隶草楷行,一简字还是汉字,把一简字给古代人看,他看得懂。但是二简字就不一样了,就是单纯为了书写方便,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损害,所以国家给否定了。

汉字,那是民族的文化载体,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切不可将自己的文化阉割得不伦不类。如非要文字改革,那应保留原有的汉字,传承每个字的典故、和形、声、义的意义及书法艺术的美感,其生活及社会活动的交流,可用易学的拉丁文(虽然它无法表达博大精深的汉字内涵)如现有的汉语拼音。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