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晋城剪纸名人「人人喜爱的高桥同学」

发布时间:2023-07-10 09:03:16 来源:搜狐
走近剪纸老艺人温来香

张瑞菊

说起来有缘,八十多岁的温老师和我同属鼠,正好比我年长三轮,因工作关系,认识她已五年有余,也数次走进她的家。在灵石,从年龄到技艺,温老师当是首屈一指,是县工艺美术协会的剪纸专业委员会主任。人们都知道温老师剪得好,却很少关注她的内心。认识之初,她家床上就坐着她的老妈妈,老母女俩相依为命,我们也不便多打扰。后来听说她百岁的母亲去世了,两个女儿都在外地,不可能久伴,她一定是悲伤而孤独的。正月初十上午下班后,我拨通了她的电话,不出所料,她一个人在家,我说想去学剪纸,请她吃午饭。她爽快地招呼“来吧,来吧”,并说已做好饭,焖了大米,炒了菜,让我去吃饭,像母亲般亲切。

饭毕,我挑了一个简单的图案,与她边学边聊。年轻时,她就喜爱剪纸,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剪刀,干一天农活,晚上回到家里,点起煤油灯就剪开了,有时剪到天亮。村里每家每户、逢年过节、满月生日、做寿结婚都离不开她的“花花”,她说:“给这家剪,不给那家剪,就不行。”

就这么着,剪纸成了她业余的最爱。心中有花才能剪花,为了剪好每一朵花,她用心观察姥姥和母亲的剪纸,观察活生生的绽放的花,观察目之所及的每一个图案,默默地记在心里,在红纸上用铅笔画出来。温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她自己的故事。她说她很喜欢龙,早就想剪一条龙,但苦于不会剪“龙头”,村里的人也都不会,也看不到现成的图案,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她去北京旅游,在景点的栏杆上惊喜地看到了龙,反复仔细端详,回家后才把龙的角、眉、眼、须、舌头、牙、鼻子一点点地画下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腾云驾雾”“龙凤呈祥”“龙蛇不变”等各种有关龙的图案温老师就都能迎刃而“剪”了,2000年8月,在国际书画家协会、中国桂林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千年龙文化国际书画大展赛”上荣获金奖。

回望这间暗暗的小屋,我的眼里只有她和她满屋子的剪纸。就是这样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她一生爱好剪纸,创作几百种图案。为买到好红纸、好剪刀可以跑遍全城,为保持好视力年年染指甲。有没有一种人生可以浓缩进一张红纸?“我一辈子最爱剪鱼,连年有余。”温老师说。愿望总是像一盏灯,照亮你的前程,让你向它奔赴,又或许在你的面前幻化成一场遥遥无期的梦。做与不做,有时只在一念间。

(感谢张瑞菊对槐旺才艺老年人的记述,这文章写得让人感动。)

晋中剪纸窗花一组

窗花是剪纸里的重头戏,没有之一。

晋中的这批剪纸里也占有大比重,分几次晒出来,分类大概按照外形尺寸。

白菜上有个蝈蝈,后面还有两株谷子,少见的题材。

荷花莲蓬和女娃。

石榴雀和童子。

盆花。

三多。

窗花的尺寸跟窗棂走,长方,正方,圆,三角都有,就恨手上没几个窗框子……。

花鸟是窗花的主要题材,花有花语,鸟有鸟吉。

这位的朝天锥很有个性。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1/4圆,乍看是兜肚绣样。

连生贵子窗角。

计生委应该撑起生殖崇拜这杆大旗,把这类传统民俗发扬光大,以弥补之前的过失,善莫大焉。

山西农村普遍存在五毒禁忌,民俗活动甚是风靡,尤其是谷雨、端午节气十分隆重,常见的是木版印五毒符。

出场的男一号一般是孙悟空、太上老君、张天师、钟馗诸位神灵,更有有女一号扫天婆,以及老虎、天狗、公鸡等下界克虫灵物。降制五毒的法宝包括金箍棒、宝葫芦、八卦、剪刀、扫帚啥的,既有神话传说的虚幻又包含日常生活的经验,不如此地接地气还能算民俗?

前些日子淘到晋中剪纸里有一类题材正是五毒,居然还成个小系列,意外。

稍微解读下。

八卦是最能降住五毒的,把人都搞晕搞臭,几个虫虫不在话下。

晋中的五毒是蜘蛛、蝎子、蟾蜍、蜥蜴、蛇这个版本。

剪刀是家庭妇女不离手的武器,对付五毒信手拈来,本来灭虫这等活计不是老爷们的工作。

铜钱本身就有厌胜的作用,压胜钱是镇物。

也可能是个铜镜,铜镜也有压胜的。

友情出演的是鸡和狗,农家院的常驻民,狗看家,鸡吃虫,在这里就是百姓的保护神!大老虎凶猛吧,指不上,吃谁还未必呢,这和现实生活又无缝对接了,有能耐有本事的公仆未必就保护主人老百姓。

佐证是首古老民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小老鼠! 人们总是希望凶猛的野兽不要伤害自己,最好去对付伤害自己的东西!这里面没有善良,只顾自己,传统世界观。

女人拿剪男人拿刀,也是血拼的场面。

剪样的年份不是太老,7、80年代的,但图案有传统……。

葫芦收五毒,五毒符常见的图案。但葫芦上趴鸡狗是头次见。

鸡叨虫是传统图案,自古如此,鸡本身就是吉,灭虫是本职,记得小时候的纸灯笼就有一款公鸡吃棉铃虫!

这一班人马都是小人物,小人物的厮杀只图个生活安宁,无关江山社稷,少扯闲蛋。

不指荣华富贵但求一生平安就是生活的真谛。

两个大男人的“祁县剪纸”

文王继红

祁县民间剪纸系中国北方剪纸流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着炎黄古老民族的智慧与技巧,作为古代民族文化形象记忆的民间剪纸艺术载体,在祁县这块多元文化的沃土上,在悠久的农耕商络文化中孕育、拓展、成长着,逐渐形成其适用性强、结构造型优美、及造诣深远的地域特点和风格。由于祁县属黄河文化中心地带,古代文化积淀丰厚,民俗风貌多彩纷呈,民间剪纸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伴生物和形象化产物,其文化内涵丰富,它的存在,有着很高和文化使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值得专家学者探索和研究。

(王德林老师作品:十二时辰)

就祁县来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据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城赵镇所属修善村村民祖辈口 口相传,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修建的汉司徒王允祠堂,隔扇、神座、壁饰即出现有金薄片、陶片、木片、兽皮等镂雕的类剪纸图案。至唐武德三年(620年),民间巧手王仲翔总结提炼各种技艺,仿其花纹,提炼组合,用纸剪成各种图样,祁县剪纸,由此诞生,并在城赵一带盛行,并流传幅射于方圆百里的清徐、交城、文水、平遥等汾河流域。故民间亦将这带有镂雕特色、圆润细腻、集世代彼此临摹、互为增益的精华剪纸,称为“城赵剪纸”。据史料记载,宋代就有了剪纸商品,近现代更是活跃于集市贸易、旅游馈赠领域,使用面覆盖更是广泛兴盛,可以说从山区到平川,从农村到县城,有窗户有墙壁有器皿的地方,就有剪纸。县城西北十里的王允祠堂(墓)南端曾有一座仲翔庙,清末尚存,远近剪纸艺人、商贾,每逢腊月初五即去拜祭,千年香火旺盛,可惜毁于民国元年(1912年)汾河改道。祁县城赵镇剪纸延续1700多年,深深植根于民间沃土之中,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经无数次实践,自然而然积淀形成其独特风韵,即文气中托养新颖,粗犷中蕴藏细腻,简洁中反射精巧,深刻中反衬直白,雅拙中演绎成熟,夸张中蕴含写实。形式上,单花一幅一个完整内容,自成一体;组花几幅几十幅上百幅组成一个完整内容;套花由几个独立形式又相互联合组成一个大主题内容。这些剪纸用途及其广泛,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日寿诞、祭祀祈福等活动中有,墙壁悬挂,顶棚装饰,隔扇灯笼、围裙炕沿,衣袖等,无处不见其的身影。其追求内容亦颇为广泛,有粗、土、野味十足的,有柔美丰满灵变的,有隐恶扬善的,也有企盼幸福吉祥的,还有寄托美好希望的。这些剪纸与祁县民俗活动脉脉相连。

(王继红老师作品:王允)

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剪纸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精美的剪纸艺术也给民俗活动增添了灿烂色彩。春节、元霄节的“招财进宝”、“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凤凰戏牡丹”、“鱼戏莲花”、“蝴蝶闹瓜(丰收到家)”、“鸽子鹐秤杆”寓意为经商通达、喜上眉梢、越过越美、夫妻美满、喜过年节、丰收到家及诚信公平。端午节五毒(蛇、蝎、蟾、壁虎、蜈蚣)葫芦、黑牛老虎,表示压邪消灾、驱毒虫的金鸡等;丧葬民俗中折叠剪出的锞幡,寿木上的“富贵不断头”、“五蝠捧寿”。这些剪纸在庶民百姓家,在村村户户巧妇巧男艺人手中传承着。“渔樵耕读”希望自己的家耕田打渔吃喝不愁,读书经商光宗耀祖。“琴棋书画”表达内心向往清秀雅丽的人生意境。夏莲花、秋菊花、冬腊梅表示“富贵长存、四季平安”。

(王继红老师作品)

祁县剪纸艺术的题材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人物、走兽、鸟虫、花草、寓言童话、戏曲故事、鹿鹤童松、亭台楼阁,更有传统民俗精品。近年来,城赵剪纸艺人又进一步拓展到民俗系列,创作出《百业图》、《春节·元霄民间社火展演》、《千里送寒衣》、《门神》、《嫦娥奔月》、《连升三级》、《鱼跃龙门》、《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等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浓郁的乡土芳香,质朴的烂漫风姿,扬芳吐艳于黄土文化的各个角落。件件作品纤巧清秀,雅朴可爱,妙趣横生,大如真人同比,小似微雕盆景,栩栩荡古风,处处显今韵,古今合璧,自然天成,精巧严谨,风格鲜明,流畅秀丽,妙趣横生。民俗专家认为,祁县城赵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民俗风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其原始生态意识的演变,人文思想的发展,成为晋汾流域流派深刻内涵的支撑点。

(王德林老师作品:十二金钗)

由城赵镇民间艺术乡剪纸渊源考察,祁县剪纸可分两大传承系列:一是艺人留样图,用水喷湿,贴于木板上用灯烟(古用蜡烛,后发展为用煤油灯、柴油烟)熏制而成。历代集百姓智慧结晶的精品,就是这样由热心人长期搜集精选、取长补短、研修复制而传承下来的。民间工艺美术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继红老师、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剪纸艺术专家段改芳老师、文化馆馆员王建雄即是这样的热衷人;一是艺人心传身教,或用笔绘图或随心育剪,心中有图谱,手中有形象,剪龙是龙,剪虎为虎,一切尽在胸有成竹。民间高手艺人王德林就是个中高手,2002年11月2日上午,王德林为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即兴命题《马上蝇》(谐音“赢”),当场剪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时,冯骥才对其逼真的造型,特别是蝇后腿上的纤毫赞不绝口,马上让摄影记者给他和王德林合影留念。

(王德林老师作品:十二金钗)

新中国成立之后,祁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得到了抢救、挖掘、继承和发扬光大。祁县著名剪纸艺人畅庵贞的剪纸作品线条优美、纤细、秀丽、圆润,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新编《祁县志》亦有详细的记载。1952年,祁县文化馆在收集整理民间剪纸作品中,发现了剪纸巧手畅庵贞,从她千余件作品中,挑选了500余幅,推荐到省文化局美术作品室,在太原举办了畅庵贞剪纸专题展览。1953年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西民间剪纸集》中辑录了她的40余件作品。1958年,山西省艺术干部学校邀请畅庵贞参加了省举办的剪纸研究班,剪纸艺术真正登上了艺术的大雅之堂,畅庵贞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最早吸收的民间艺术家会员之一。之后,1956年“山西省第三届美术展览”展出她的剪纸作品《菊花》、《牡丹》;1958年“山西省首届民间剪纸展览”,她的作品《鲜花献给毛主席》获甲等奖;1960年祁县文化馆编印了《畅庵贞剪纸集》;1983年“山西民间剪纸展览”展出她的遗作《仕女》、《爷爷和孙孙》;1986年山西工艺美术编辑部、山西工艺美术研究所合编的《山西剪纸大观》,选用了她的《凤凰戏牡丹》等20余件作品。除此之外,她在培养剪纸艺术接班人上也倾注了毕生心血,她的传人段改芳后成为中国剪纸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剪纸研究会会长,康德休后为高级美工师。1983年,县文化馆组织12个乡镇文化辅导员,在全县又收集了一次民间剪纸,涌现出了好多剪纸好手,阎腊梅、许二奴、高宗莲、杜春仙、梁玉芳、畅玉琴、刘润兰、李生芳、郝翠兰、李芳莲等的20余件作品,参与了“山西省民间艺术展览”,杜春仙的《织布》刊登在“展览目录”封面上。1986年,81岁的许改桃和韩爱芳、庞麦英、李爱兰、王变芳、赵舟老婆亲临现场汇剪。韩爱芳《美人鱼》、许改桃《观灯》、《拉包车》获二等奖,祁县文化馆获集体奖。(《祁县民间剪纸》,王建雄、王继红“祁县民间剪纸概述”)2006年11月,祁县文化资料十七辑专刊出版《祁县剪纸》,重点介绍了24位民间剪纸艺人的代表作并刊出1952年至2005年53年间的630余幅精品。

(正在创作中的王德林老师)

与此同时,祁县剪纸艺术发祥地城赵镇里村、修善、原东、苗堡、思贤一带也有了新的开始,新的发展。首先是由原里村乡文化辅导员王继红在1983年发起组织了“里村民间剪纸协会”,全力抢救保护接近失传的民间传统窗花底样,走访民间艺人及老艺人子孙,将周边各县、将所能搜集到的城赵剪纸归类建档,全面普查健在剪纸资深老艺人,采录其经验技巧手法,进一步挖掘继承和发扬光大。2000年里村乡与城赵镇合并,于2002年秋又成立了城赵镇农民文化协会。截止2006年,共举办了四届民间剪纸艺术展,从近千幅作品中,筛选撷取了百余件作品流展于各个乡镇,参展观众达到1.5万余人次。

(王继红老师作品)

近年来,城赵镇民间剪纸骨干艺人已有两名成为全国、市级非物质文化剪纸传承人,一名成为美术工艺师。并涌现出高手能手400余人,其中小至五、六岁稚童、十几岁少年,大到古稀耄耋老人,可谓村村有精品,户户有能人,人人会剪纸,件件有创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00余幅作品参加了全国性展览和大赛。1990年11月,“鱼戏莲”、“清风亭”、“拾玉镯”、“三娘教子”、“卖水”、“祭塔”、“莲花水鸭”等12副作品参加了首届中国民族民间剪纸大赛。1997年8月,又有18人、55件作品参加了全国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举办的“97民俗风情及木偶皮影展示演出”,“嫦娥奔月”、“犀牛望月”、“门神”、“琴棋书画”“古熏香炉”等被中国万博文化城(南戴河)收藏。2000年6月,在山西省剪纸艺术大赛中,王继红“彩楼、织布、杂技”获一等奖;王德林“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获二等奖;杨金娥“戏台风韵”获三等奖;苗翠英“鲜花送模范”获优秀奖。2001年9月,在第二届晋商文化旅游节“全国民间剪纸艺术展销会上”,祁县城赵剪纸开始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水浒一百单八将”、“平安如意”、“金鱼吉兔狮子老虎”、“红楼二十钗”等多套作品成为中外游客的抢手货。同年八月,“八仙”、“麻姑献寿”、“渔樵耕读”等中国民俗精品剪纸远销以色列和西欧等国家。2001年10月,大型配套剪纸“计划生育大国策”、“计生协会深入人心”参加了全国计生宣传展览,深得彭偑云、张雅庆等领导人的赞赏,并在中央、省、市、县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多次专题报道。2002年11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一行16名专家学者对城赵镇剪纸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具有北方深厚大气的、晋中人独有的剪刀人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4年,王继红“中国龙”系列获第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晋中市第二节民间艺术博览会一等奖;2005年,“马到成功”、“丹砂古瓶”等在北京高校巡回展中获“守望民间艺术的春天”特别奖。同年七月,晋商渠家大院为城赵镇专门开设一个展览(栏杆院),展示剪纸作品百余幅。2004年3月,山西民俗协会主办的《民间》杂志,刊出王德林、王继红多幅作品,并对祁县剪纸作了全面报道。2006年12月,央视十二频道《公益行动》、七频道《乡村大世界》又专题拍摄城赵剪纸,并在黄金时间播出。2006年4月,王继红、王德林被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艺术》一书编入民间艺术家列传;2007年入编中国非物质遗产剪纸传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一书。2007年8月,任天娥获第三届(山西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铜奖;2007年,王德林获和谐文化2007年度影响力人物大型活动全国性作品评比特别奖。2008年5月任天娥作品“晋商驼道”获晋中市2007年度文艺精品奖;2008年9月,任天娥作品“黄土社火情”获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剪纸艺术展铜奖。2009年9月,大型杂志《炎黄地理》第385期对城赵剪纸之乡进行了特别采访报道。2009年11月,王德林剪纸作品“生育关怀组图”获山西省计生协会2009共创和谐计生人口文化作品二等奖。2010年12月,王继红作品“戏剧人物”获2010年兔年迎春山西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展特邀嘉宾奖并被山西民间剪纸艺术协会永久收藏。

(王继红老师部分荣誉证书)

1999年,里村乡(2000年与城赵镇合并),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

2003年4月,城赵镇被文化部社图司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乡”(剪纸)。

2008年3月28日,祁县城赵镇剪纸被晋中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德林老师作品)

目前,以文化大院为基地的城赵剪纸已成为全县的剪纸龙头文化。2007年1月,“祁县剪纸协会”正式成立,选出了王继红任会长,王德林、任天娥任副会长,使全县各乡镇机关厂矿学校,研究城赵剪纸和学习推广的人数增至千人以上。

城赵镇中国民间艺术乡(剪纸)的命名,引起了很大一批专家学者的重视,对其学术研究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及待开发价值均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山西现代实用美术研究所、北京天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晋中文学艺术交流中心正派人来考察、采访。

城赵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城赵剪纸这一品牌,已组织起了剪纸研究机构,建立了以城赵、里村、修善、原东为中心、联络周边平遥、文水、交城各县振兴艺术乡机制,以举办各种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展览会为平台,使之成为资料共享、技艺示范、辅导、传播、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活动,提高艺术乡的综合水平,使之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在群众文化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两个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创作中的老哥俩)

图片摄影:郝昌明 杨慧渊 赵志瑞

(“尚巾文化”微信公众平台)

两把剪刀办起剪纸艺术馆

走进小南街的一户民居小院,房屋与周围的民居没有多少差别,干净整洁。所不同的就是屋门口上方悬挂了一方牌匾,上面写着“一江晚霞剪纸艺术馆”。

两位衣着整洁质朴的老人在门口迎接我们,老先生面相清癯,目光炯炯,一口左权乡音;夫人身穿玫瑰红色外衣,伴在老先生身旁,一脸笑容,较少言语。这就是左权最著名的一对“剪纸夫妻”——一江和晚霞。两位老人凭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与追求,用两把剪刀在自己家里创立了“一江晚霞剪纸艺术馆”。

老人将我们让进屋里,大家的目光立刻被墙上桌上满眼五彩缤纷的剪纸所吸引,这里就是一江和晚霞的剪纸世界。剪纸作品按年代分类依序摆放,把我们引进了两位老人的创作心境与精神世界。

一江、晚霞的剪纸作品贴近生活、风土味浓,尤以人物见长,形象逼真、性格鲜明。50余年来,一江、晚霞先后创作了2000余幅剪纸精品,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800件,其中200余件在国家及省地参展并获奖。“97”香港回归之际,剪纸作品《花好月圆》曾作为献给香港同胞的礼品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赠送仪式;部分作品还走出了国门:1995年剪纸作品《九龙壁》献给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1998年以来,他们的剪纸作品被装订成册,源源不断地推向美国、日本、瑞典、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