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桐城 文都「桐城文都名郡」

发布时间:2023-11-17 08:37:09 来源:搜狐

桐城,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安庆市代管。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介于东经116°40′~117°09′,北纬30°40′~31°16′之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形分布,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市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辖12个镇、3个街道,市政府驻文昌街道文津路。2019年常住人口68.6万人。

桐城古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定名为“桐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享有“文都”的盛誉,“桐城派”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归附作家1200余人,在中国文化史上蔚为高峰,其波澜所及,几遍海内。这里也先后共诞生了近3000名博士、近20名两院院士。2020年1月,入选2019年度国家园林城市。

桐城为什么被称为文都呢,桐城派主盟文坛200多年,作家遍及全国,影响达于海外。此外,无论是哲学、史学、诗歌、音韵、绘画,还是美学、翻译、小说与戏剧创作,桐城人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诗歌方面,仅明清时期桐城能诗者便达千余人,其中女诗人近百家。再如书画,仅安徽省博物馆编辑的《安徽书画家》一书,便收录桐城历代书画家130多人。方以智、胡宗绪等更是才华横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学以及书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之际,大量世家大族迁入桐城,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成为民间共识,《桐城耆旧传》记载:“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桐城人于这一时期在科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进士240人,举人640人,贡生509人,明清两代进士、举人人数,与同属安庆府之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五县进士与举人总和相比,还超越一倍有余。

由科举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员786人(大学士3人,尚书9人)。另有大量的不走科举之路的名儒硕学,马其昶《桐城耆旧传》为明清耆旧900余人立传,《明史》《清史》记载桐城人物达到70余人。

六尺巷和孔庙应该是桐城必去的两个景点了。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

桐城说起来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是市井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小吃美食也是数不胜数,在如今这快节奏的生活里,稍微慢一点的生活或者更能让人身心愉悦吧,欢迎大家来做客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