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网友投稿 >

最有名的泥塑「案头泥塑」

发布时间:2023-06-16 09:03:44 来源:搜狐

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中国泥塑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各地的泥塑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强烈的地区特色。

r

沈阳王氏泥人制作技艺最早起源于辽宁喀左、内蒙一带,随着人口的迁徙,祖传的手艺与东北风情交相融汇,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发展,现落户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沈阳。

r

r

顺手从展架上拿下一个“老汉”,王辰对我们说,“现在一闭眼睛,满脑子里全是小时候东北农民的形象,很多人就是一个村里住的乡亲们,我现在还能记起他们的外号来,像什么大棉袄啊,二蛋啊,过去生活条件不好,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所以我做的泥塑作品中,大多数人的衣服裤子都打着补丁,这和现在的年轻人赶时髦,故意把裤子弄俩窟窿不一样,你让我捏现代人,我还真捏不好”

r

说话的功夫,只见他从塑料袋里揪了一把黄泥,放在手掌里搓了搓,先捏出个脑袋,然后是脖子和身子,对比一下,这个泥人跟展架上摆的有个共同点,都是脑袋大脖子粗,身体矮胖,一副敦实的模样。

r

r

关于这个问题,他是这么解释的:把头做大,是为了突出这个人最具职业化的特点和最富神韵的表情,比如做个卖糖葫芦的,我就把他的嘴做的特别大,占据了大半张脸,因为他需要吆喝,需要喊,至于他是单眼皮,双眼皮,我不在意,其他人也不会在意。

r

见其人闻其声,张嘴高喊、放歌大笑,王氏泥人这种拟声达意的独特性赋予了泥塑作品的鲜活和灵动,仿佛那些渐行渐远的岁月又穿越时空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让人感到亲切、温暖,自然。

r

由于人物特点表达的精妙、传神,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最近,王辰就接到了沈阳市文联的一个任务,要他用泥塑的形式复原当年老北市盛极一时的民俗景象。

r

王氏泥人所采用的原料大多为黄泥和白泥,身体躯干做成空心,脑袋四肢用泥浆粘牢,最后用130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而成,理论上讲,这种保存方式几千年也没有问题。

r

r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的地下考古中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当时的人们,一年四季有大半的时间和泥土为伴,闲暇时做的用泥做成的人和动物也为枯燥单调的生活增加了一些情趣。

r

关于泥人,我们还会想到女娲造人的传说,据《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记载:“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来源于泥土,终将归于尘土”的原因吧。

r

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一个卖糖葫芦的老人形象就在王辰手里诞生了,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他使用任何工具。

r

王辰向我们介绍说,小时候老人做泥人时会就地取材用一些树棍、擀面杖等工具,但主要的环节还是用手来完成,这种纯手工的制作方式也传承了下来。捏塑和雕塑不一样,用人手捏出来的东西非常自然,没有明显雕琢的痕迹,更能直接的表达感情。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必过于写实,要给人留有想象的空间,比如望儿山的石头,如果你带有对母亲的怀念和敬意时,这块石头也就有了人的情感和形象。

r

采访当天,我们带了三组家庭前去参观和体验,到了动手的环节,我们明显感觉大人比孩子玩的更起劲。

r

一位老家是山西的妈妈对我们说,“我家平时爱做面食,做的时候就给小孩一块面,让他在一边玩,外面卖的彩泥大多有化学成分,这种泥更能亲近大自然。”

r

“小时候,我们那会儿都玩玻璃球,也会玩这种泥巴,现在的孩子不如我们那时候动手能力多,总是迷恋电子产品,动不动跟手机和平板电脑呆一天,我每次都会阻止他,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一位80后的家长不无感慨的说。

r

看着大人孩子一起动手,其乐融融的场面,从事专业美术工作40余年的王辰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r

“我们现在都生活在大工业时代,钢筋水泥的建筑把我们的思想和创造力禁锢的太多,孩子的天性也被泯灭了,所以很多人想回归了,喜欢手工制作的东西,喜欢自己动手做东西,这就是所说的返璞归真吧。”

r

后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是非遗传承的关键,让他们从小品尝传统文化的味道,体验民族文明的印记,这也是我们系列节目《味道·印记》一路坚持下来并想把它做好的动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记忆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希望更多的民间艺术家走进人民群众当中,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r

作者:辽宁广播电视台 王永攀

热门排行

经典笑话

编辑推荐